6月12日,位于江海瀾灣旅游度假區東側的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現場,修整復綠后的堤岸青草依依,新種下的紅柳枝繁葉茂,一條美麗的綠色生態屏障雛形初顯。日前,該項目通過省級預驗收,標志著海岸生態修復機制的啟東實踐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
該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主要實施地點為蒿枝港至塘蘆港新閘段海堤,在這段16公里的岸線上,曾經布滿了漁民的自圍堤。“以前,這里養殖戶多,到處是用沙袋砌成的自圍堤,岸堤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除了養殖戶沒人來。”50 多歲的張紅石是海復鎮安東村的村民,從小在海邊長大的他,談起海岸線環境的變化感慨不已。2020年起,政府對海岸線環境進行整治,拆除了自圍堤,新建了16公里長的生態岸堤,堤上新修了路,堤下栽了樹、種了草,海邊環境大變樣。“海岸帶修復讓環境變好了,周邊夜景也美了,大家都喜歡來這里散步。” 拔掉了插在岸堤上的“刺”,接下來就是為大堤“療傷”。“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最大的亮點,是開展達標堤生態化工程。”江海瀾灣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任鍇勝表示,園區聘請專家根據堤岸現狀,制定了地形整飾、退養還灘、生態復綠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之后,園區充分利用國家3010萬元生態修復獎補資金和地方配套的3億元資金,對16公里海堤進行加固及生態化綜合整治修復,著力打造自然風光、提升藍色碳匯的生態修復樣本。同時,以點帶面,推進全市的生態環境治理工作。 截至目前,已完成6公里海堤生態化建設,其中作為示范段的3公里海堤,更是增加了堤頂生態廣場、堤腳生態公園等建設項目。如今,修復后的海岸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的臟亂差不見了,成為具有生態、景觀功能的生態岸線,并正在逐步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任鍇勝表示,海岸帶修復工程開創了我市海岸帶生態修復治理新模式。下階段,園區將進一步深入探索生態治理機制,努力把江海瀾灣旅游度假區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美麗岸線建設的“示范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