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通過間作套種大豆和玉米提高產量的種植技術。近日,文登區澤頭鎮種糧大戶于進海首次嘗試用這種方式種植的千畝大豆玉米迎來了收獲季,“一田雙收”的豐收圖景徐徐展開。
一大早,在澤頭鎮北莊村周邊的千畝良田里,幾臺大型收割機“轉著圈”收割成熟的大豆和玉米。金黃飽滿的玉米粒、結實圓潤的大豆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好收成。今年,種糧大戶于進海一共種了1000畝大豆玉米復合種植,5天之內,他就收完了全部的大豆和玉米。 5天的時間能收獲1000多畝農作物,這其中的玄機在機械上。根據大豆和玉米種植的行數和距離特點,于進海提前調整了收割機的工作轉速,玉米收割機和大豆收割機齊“上陣”,實現流水線式作業。 于進海介紹,前面收玉米,后面秸稈還田。還田的目的是把茬口壓低,讓后面收豆的收獲機收得更低,這樣的話不丟糧。3臺車一次性轉著圈,就把這塊地給收完了。 隨著大豆和玉米顆粒“歸倉”,土地恢復了往日的模樣。露出來的土地,于進海立即安排人員和耕地機械進行深耕,為種植小麥“布局”。7天后,這1000畝地就能重新種上小麥。 除了收獲方式經過了精心布局,在收獲時間的安排上,也體現著于進海的“小心思”。據了解,于進海的玉米收獲時間相較于其他農戶足足晚了10天左右,但產量卻增加了不少。于進海表示,這是“適時晚收”的增產措施,玉米晚收幾天,就能增加50到100斤的產量。 經測算,這1000畝地能產120萬斤玉米和20萬斤大豆。于進海第一年種植就亮出了“玉米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的豐收“成績單”,這讓他對今后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更加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