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醫是市民群眾的剛性需求,然而掛號、排隊、取藥、做檢查、取結果……繁瑣的流程、眼花繚亂的智能化操作,“卡”住了不少老年人。基于此,悄然興起的陪診員這一新興職業很受歡迎:患者支付上百元即可享受專人陪伴就醫、尋醫問診、跑腿繳費拿藥等服務。
近日,60歲的王女士就嘗鮮體驗了一把陪診服務。因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王女士需定期去醫院做檢查,但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她又不愿總麻煩親戚,就醫一直是個難題。一次,王女士在某視頻平臺上刷到了一條陪診視頻,得知有陪診員一職,她記在心里,并多方了解打聽。上個月,又到了該去醫院的日子,王女士讓子女通過網購平臺給自己找了位陪診員。在陪診員的“一條龍”服務下,王女士不用像過去那樣自己樓上樓下跑,拿號、取藥等全由陪診員代勞。對此,王女士評價頗高:“下次接著約這位陪診員。我一直和子女視頻,陪診員的服務子女幾乎全程都有看到,對于這次陪診體驗,全家都很滿意。”
可以說,陪診員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就醫難的問題,幫助患者獲得更高效的醫療服務。美團平臺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陪診、陪護等相關養老行業入駐商戶數量同比增長達117.19%。“老人陪診”等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達424.08%,訂單量同比增長95.07%。記者搜索多個電商平臺發現,目前各大平臺都有陪診服務,有個人從事,也有養老機構、家政公司提供服務,且許多陪診服務為24小時營業。根據服務需求,陪診服務價格大概在100至600元之間,除了陪診之外,還有上門接送、辦理出院、救護車陪護等。
“找我們陪診的多是一些中老年人,有些是家屬沒有時間陪同,老人自己對醫院不熟悉或者不便出行。”專門提供陪診服務的戎元(北京)健康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另外還有一些是幫子女帶孫輩的老人,孩子一旦有突發情況,老人著急之下難免不知所措。不久前,公司就接到一位老人來電,這位老人的孫子得了甲流,孩子的父母都在上班,老人十分著急,但自己年事已高,無法單獨帶孩子前往醫院。聯系了戎元的陪診員后,順利將孩子送到兒童醫院及時就醫。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戎元所有從業人員均為退役軍醫軍護,具有專業醫護知識,擁有健康管理師證書。“我們目前有7位陪診員提供陪診服務,基本都是一對一,或者二對一服務。很多客戶一趟服務下來成了回頭客,還會給我們推薦客戶,平時有些頭疼腦熱也會咨詢我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人尋找陪診員基本都是通過熟人介紹,或者從網上平臺下單,當然后者無異于“開盲盒”。其實,除了以上兩種方法,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也可以預約陪診服務。
今年3月28日,本市首家醫療陪診員實踐站(暖心服務站)在東城區西花市南里東區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掛牌成立,社區居民可以通過驛站預約陪診服務。該實踐站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牽頭落地,陪診員均為通過學會培訓合格的學員。
據悉,去年10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即推出醫療陪診員培訓項目,目前已培訓了30余名醫療陪診員。該培訓既要通過醫療基礎知識、心理服務、陪診服務流程及相關服務標準等理論學習,也要通過陪診服務能力的實操考核,“理論+實訓”皆合格后,學員才能取得結業證書,并簽訂相應的承諾書,方能開展陪診服務。且通過培訓的學員名單會公示在學會官網。
為幫更多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就醫陪診,同時豐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老服務內容,今年,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面向老齡化程度較高的街道(社區)推出醫療陪診服務,掛牌成立醫療陪診員實踐站(暖心服務站)。除了西花市南里東區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學會今年將推進20至30家醫療陪診員實踐站(暖心服務站)掛牌,讓更多人能便捷、安心地享受陪診服務。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陪診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醫療陪診員實踐站(暖心服務站)將通過“公益+市場”的方式運營,倡導陪診員每年至少為掛牌社區的困難老人提供一次免費陪診服務,對于提供公益陪診的學員,學會將通過中華志愿者協會為學員頒發中華志愿者證書。同時,在公益的基礎上再以低于市場平均價格,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的醫療陪診服務。
就醫可陪診,那么服務該如何規范?“我們的陪診員在提供服務中,須受學會及驛站的監管,這可為服務對象提供有力保障。”上述負責人說。
目前陪診員尚未被確立為正式職業,行業內陪診人員的專業規范、收費標準沒有統一要求。針對這一現實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學會今年計劃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和機制,規范流程,擬定服務標準,為這一新興行業樹立標桿,讓陪診服務走得更遠。同時,在全國培訓2000名醫療陪診員。
對于陪診員準入門檻低的問題,戎元相關負責人表示,做陪診員應該需要有一定的醫護知識,以應對陪診過程中發生的意外。老年醫學會陪診項目負責人則表示,想要做好一名陪診員,除了專業技能外,更需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