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基質里,水肥全程自動化,果子掛在半空中……這不是科幻電影里的場景,而是豐本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SAS基質農業科技示范園的一幕,很難想象,這樣生機勃勃的大棚,居然是在一片寸草不生的荒灘地上建設起來的。
為破除山區農業發展瓶頸,豐本智慧農業發展公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喻景權教授進行校地合作,研發推出新一代輕簡自控無土栽培系統(SAS),實現農作物精準施肥、灌溉,真正做到省水、省肥、提高產量,讓廟子鎮姚家臺村的廢棄土地變身“金土地”。
啥是“無土栽培”?無土栽培就是不使用傳統土壤,而是用水、珍珠巖、草炭等基質固定植株,用營養液代替常規肥料的一種新型栽培技術。這種方法脫離了土壤限制,可根據作物種類所需肥料規律和特點進行精準施肥、灌溉,實現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擴展農業生產空間。
那為啥要選用“無土栽培”呢?和傳統種植相比,它的優點可真不少。無土栽培將果蔬肥水利用率從10-30%提升至98%以上;農藥使用量下降80%以上,作物整個生長過程沒有任何廢水往外排,達到了零排放、全吸收,既緩解了果蔬生產對土壤的依賴,病蟲害問題少,又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可以說是省水省肥省藥省工,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贏。
在園區內的高溫大棚,5月份種下的瓜苗以10厘米左右的間隔長在覆滿基質的壟內,枝蔓上結出的西瓜長勢格外喜人,12厘米深的基質被黑色薄膜和鋁箔錫紙包裹,完全隔絕了土壤。這正是浙江大學和豐本公司合作研究的SAS無土栽培西瓜密植技術,將西瓜栽培密度由傳統的土壤栽培1800株/畝,提高到無土栽培3600株以上/畝。
株數翻倍、產量翻倍,收入自然也能翻倍。傳統土壤種植,采收三四茬以后地力就弱化了,通過栽培系統和營養液管理的創新,這里的果蔬可以連作連收,只需5-6年換一回基質,大大提高了產量和土地利用率,提升了種植效益。豐本智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永健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組建了5個團隊,分赴云南、河南、新疆、甘肅等地,共同建設推廣新一代輕簡自控無土栽培系統。
從土里種到基質種,從地下種到空中種,荒灘地里也能長出“金疙瘩”,無土栽培真是智慧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