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至6月1日,風云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2—2023年會氣候康養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廣東茂名召開。會上,《天然氧吧景區質量要求與評定》團體標準正式啟動,黑龍江伊春、貴州安順、陜西商洛、湖北利川、四川攀枝花、廣東恩平分別作為“氣候康養避暑旅游目的地”“氣候康養氧吧旅游目的地”“氣候康養避寒旅游目的地”代表進行了資源推介及經驗分享。
“氣候康養”是以氣候資源條件為依托,以康養旅游為目的,并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與康養設施,寓旅游于養生、寓養生于旅游的一種新興的特色旅游活動。目前國內氣候康養旅游主要有避寒康養旅游、避暑康養旅游和天然氧吧康養旅游等類型。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峰在致辭中表示,此次大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戰略和國務院印發的《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培育生態經濟新動能,爭創人居環境樣板地,打造氣候經濟新引擎。我國氣候類型豐富多樣,具備康養項目所需的各種氣候資源。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氣候康養旅游潛在需求巨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氣候康養旅游市場將飛速發展,相關產業也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從二十四節氣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發,介紹中國傳統氣象文化中順應天時、循時而動的傳統思想,從而形成了氣候康養旅游在我國發展的淵源。中國氣象資源豐富,大眾對良好氣候生態環境的追求使得氣候康養旅游產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要進一步利用好各地的氣象資源,結合中國的氣象文化和健康理念,將其轉化為產業優勢。
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高雪山表示,茂名地處南海之濱,氣候舒適期長,氣候資源稟賦優異,擁有“南方油城”“水果之鄉”“濱海綠城”等美譽。茂名將以舉辦此次會議為契機,以氣象為特色,以文旅為載體,以產業為抓手,以融合為方向,開展氣候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挖掘茂名氣候生態產品價值;開展茂名“氣象旅游+”能力建設,共同打造特色旅游茂名樣板。
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曾琮表示,廣東省正在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美廣東樣板。氣候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充分發揮氣候資源綜合效益,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優化能源結構,推進綠色發展,具有積極且重大的意義。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李再炎表示,近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大力發展康養產業,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推動康養產業發展。茂名市依托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文化,深入推進綠美茂名生態建設,為康養度假環境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和發展機會。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孫健、全聯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文旅新融合分會會長彭志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秘書長屈雅、中國氣象旅游發展研究院院長黃萍、百度指數負責人岳燕祥博士、快樂運動(中國)創始人董事長周莉、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環境氣象與健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式功、國晨(海南)產業投資深圳市四海匯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生文等與會專家圍繞主題從多維度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
“中國氣象旅游發展研究院南海分院”授牌儀式
會議期間,頒發了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綜合減災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證書,舉行了“氣象旅游研學營地”授牌儀式,并為首批首席氣象研學導師頒發了聘書,正式成立“中國氣象旅游發展研究院南海分院”。
作為協辦單位,廣東省茂名市政府同期舉辦了招商引資專題推介、民宿項目招商專題推介,并舉行茂名市民宿發展智庫機構授牌儀式,民宿作為一種新型的非標準住宿業態,受到了社會公眾的一致追捧和高度關注,茂名市將根據地方產業資源和特色優勢著重打造特色康養民宿集群。
6月1日,參會人員將赴高州根子古荔園、柏橋村農創園、中國荔枝博覽館現場考察,實地感受茂名作為氣候康養旅游目的地的生態氣候基礎和文化特色基礎,了解茂名農業經濟發展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悉,本次會議由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主辦,茂名市人民政府協辦,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旅游氣象專業委員會、全聯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文旅新融合分會、茂名市氣象局、茂名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承辦,國晨(海南)產業投資深圳市四海匯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柯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