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進中國健康老齡化發展,必須關注和重視面向老年群體的健康教育,促進老年健康服務和老年人疾病防控能力的提升。”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姚遠表示。12月20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發起、波士頓科學支持的“銀齡健康 情暖夕陽”系列科普論壇首場活動走進泰康之家·燕園。
我國老年人“長壽不健康”問題突出,健康預期壽命低
“我國老年人群體中‘長壽不健康’的問題較為突出,帶病生存、多病共存的情況十分普遍。”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王建業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時表示。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19.8%。
在講座上,王建業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演講科普中提到“健康預期壽命”的概念,目前我國男性人均預期壽命大約在78.5歲,女性大約在80歲。“但健康預期壽命低,還不到70歲,與人均預期壽命相比差了近10歲,雖然長壽但并不健康,這意味著多數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階段生活質量不高。”
“科普講座讓老年人了解更多慢性病知識,解決老年人的疾病疑惑,緩解他們的心理焦慮。目前我們也注重社區老人的健康管理,配建康復醫院,把醫療和養老有機深度結合。”據泰康之家·燕園社區的總經理葛明介紹。
促進健康老齡化發展,要加強老年人群的疾病認知
“促進健康老齡化,關鍵在于認識老年人的患病特點。”王建業表示,老年人有三個患病特點。一是容易患上慢性疾病,比如常見的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二是多病共存,同時患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多。三是從癥狀上來看,老年人起病隱匿且發展緩慢、癥狀及體征不典型。多數老年人對疾病的反應性比較差,對疼痛的敏感程度比較慢,這樣疾病就更難管理。
“首先要提高老年人對疾病的認知,這是促進健康老齡化發展的重要一步。很多老年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生病了,或者因為不愿給子女增加負擔而總是拖著不去積極治療。”姚遠表示,增強老年人的防病、治病意識尤為重要,老年人吃得好、營養過剩,往往引發的慢性病越來越多。家庭成員要督促老年人定期體檢,改善生活習慣。社會各界也需要多做健康教育的宣傳科普,加強老年人群的疾病認知。?
本次科普活動還邀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王宇彬、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鏡中心主任醫師吳齊向燕園社區的老人們普及大腸癌、腦卒中等常見的老年慢病管理知識。活動上,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波士頓科學向泰康之家·燕園園區贈送了500本健康教育讀物《守護他健康》,普及心腦血管、肝硬化、肺癌等 11 種常見的老年慢病管理知識。
據悉,“銀齡健康 情暖夕陽”系列科普論壇項目還將走進泰康之家上海申園和成都蜀園以及全國其他的養老社區,向更多銀發族普及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知識,進一步提升中國老年群眾的健康素養。波士頓科學大中華區總裁張珺表示,“企業將通過自身創新的技術與產品,在老年健康教育、老年學術研究、老年慢病管理和老年醫療服務等領域全面加入促進健康老齡化行動,與社會各界共同守護銀齡健康。”